石墨課堂—影響浸漬效果的因素
浸漬劑的性能浸漬劑的性能是決定浸漬效果的主要影響因素。浸漬劑主要的物理性質包括:相對密度,黏度,表面張力,浸潰劑對制品表面的接觸角,浸漬劑中懸浮物的形狀和大小熱處理后浸漬劑的變化,結焦殘炭率。浸漬效果通常用增重來衡量,浸潰劑的相對密度與增重有直接關系。浸潰劑的相對密度愈大,結焦殘炭率愈高,浸漬效果愈好。

黏度是影響浸漬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。浸漬劑在一定溫度下能夠進人炭素制品的氣孔中,主要靠黏滯流動。所以,使用低黏度的浸潰劑在達到同樣增重時,所需浸漬壓力及時間可適當減少。對煤瀝青,采用一定溫度下浸潰,也可降低其黏度。有時也可加人蔥油或煤焦油等稀釋劑來降低其黏度。

表面張力及接觸角對浸漬過程有一定作用。一般浸潰劑潤濕炭和石墨的接觸角小于90°,在 200℃時,煤瀝青與石墨接觸角為72~80°。降低黏度,使接觸角變小,表面張力增大,有利于浸潰。浸漬劑中的雜質及懸浮物容易堵塞氣孔,使浸漬難以進行,因此浸漬用瀝青的不溶物要比較低。

對于多次使用過的浸潰劑需經過清除雜質處理再使用,或更換新的浸潰劑。浸漬劑焦化后的析焦率應該愈高愈好。析焦率高,浸后產品體積密度大、強度高、氣孔率低、導電性好。一般都用中溫瀝青浸漬,其析焦率高于50%。